旅游规划主站

休闲农业中心

江西分院

研究频道背景图
研究
Research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研究 >研究文章

青藏铁路旅游带营建“完全生态旅游区”战略研究

作者:陈志刚  来源: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  日期:2012-4-19 

  1.青藏铁路建成对生态环境的冲击

 

      青藏铁路旅游带营建 “完全生态旅游区”战略研究

 

      保护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就是保护我们世代生息繁衍的家园,保护我们心灵的庇护之所。
                 


一、青藏高原生态特点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一个非常独特的地理单元,它存在的生态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具极度的“重要性”、突出的“独特性”与十分的“脆弱性”。


       1.重要性 ——全球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1) 作为地质年龄较轻的“地球第三极”,其生态环境状况将影响和改变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季风环流,同时也是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区与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器。


     2) 作为“世界屋脊”的存在,与周边地区相对高差极大,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公共水源地,是世界第一水源涵养地和“世界第一大水塔”。


     3) 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由于海拔原因,地面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得多,无论冬夏,等温线都在高原上形成闭合冷中心,具世界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冻土岛和亚欧大陆冰川作用中心,同时,气温也呈明显的立体变化带谱系。


      4) 具有纬向性与立体型的多样自然景观。青藏高原自然景观自东南向西北依次呈北亚热带雨林、亚热带森林、温带森林草原、寒温带灌丛、高寒灌丛、高寒草甸-、高寒荒漠、高寒冰川更替谱系。既有由这些生态系统组成的水平地带系列,又有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冰雪带等垂直带系列。


      5) 青藏高原湿地面积为13.3万平方公里,多为高寒沼泽、高寒沼泽化草甸和高寒湖泊,具有生态蓄水、水源补给、气候调节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防止全球水危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2.独特性 ——世界绝无仅有的高高原景观


      1) 青藏高原集神奇壮美的原始自然风光、强震撼力的原创性民族文化于一体,拥有众多世界级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是全球独一无二的自然-人文复合生态系统经典。


      2) 青藏高原地质发育年轻,且十分活跃进行着变化,具有很高的生态、科研与美学价值,也有巨大的潜在的经济、社会和人类学意义。


      3) 青藏铁路带具有很多世界第一,既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世界上最大的喜马拉雅山系,拥有一批世界级高峰,还有世界海拔最高的风沙地貌和喀斯特景观,海拔最高的大湖群及沼泽湿地等。


      4) 独特的青藏高原及高原生态系统,具有独特气候条件、大片多年冻土、湖盆、湿地及缓丘构成原始高原面。由于内部水热条件的差异,形成了由高寒灌丛、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组成的高寒生态系统和生物区系。其中,高寒草原分布最广,世界高寒地区中具有代表性,保持着原始的自然演变过程。


      5) 青藏高原具有丰富的珍稀特有物种。它的隆起既保存了一些古老的生物种类,也分化出许多新的物种,而且种群数量较大。其中,哺乳动物共有16种,其中特有种11种,占本区总种数的68.7%。鸟类科特有种7种,占总种数的23%。植物种类有199种,其中高原特有种80种以上。


      6) 青藏高原地广人稀,铁路二期工程沿线的大部分地区为无人区,自然环境还保持着较原始的自然状态,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景观美学价值。


       3.“脆弱性”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


       1) 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刻影响


      青藏高原37.5%的面积为冰川雪被、沙漠戈壁和荒漠,40-50%的面积被草地覆盖,生态系统组成成份相对简单,生态过程单一,可承受的弹性程度很小,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面临严峻考验。


       2) 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


      ① 冰川面积减少  通过遥感调查与监测,青藏高原的冰川面积30年来减少4400多平方公里,20世纪70年代为48800多平方公里,到本世纪初为44400多平方公里,冰川面积平均每年减少近150平方公里,总减少率达9%。绝大部分冰川的冰舌处于退缩状态,大部分雪线在不断上升,上升最多处有几百米,冰川后退速率达25米/年。


       ② 荒漠化程度加深   20世纪70年代荒漠化面积为467000多平方公里,到21世纪初为506000多平方公里。30年来,荒漠化面积增加了38700多平方公里,增长率为8.3%,其中增长最大的是重度沙漠化土地、中度沙漠化土地和沙漠,增加率分别达到311.5%、68.9%和86.9%。


       ③ 湿地区域性退化  1995-2000年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减少了10192公顷,沼泽减少了9358公顷,分别减少了0.78% 和0.35%,变化速度十分惊人。


       ④ 草场退化  伴随着荒漠化程度加深,加之草原过牧、不合理开垦、工业污染、乱采滥挖,青藏高原出现了严重的草地退化现象,山间洼地草地从上世纪70年代的57800平方公里,减少到43700平方公里,减少率达24.3%。目前,青海、西藏也是我国草原鼠害和虫害危害发生最严重的地区。


       ⑤ 自然灾害频繁  经常遭受雪灾冻灾,也有地震、旱灾、洪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造成大量的受灾群众和牲畜死亡。


       ⑥ 人口增加对资源造成压力  近半个世纪以来,青藏高原人口年均增长率总体高于全国水平,当地居民又主要以放牧为生,人口增长在客观上对周边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大规模的采挖冬虫夏草、高山雪莲等中药材,进一步激化了原生态系统的破坏。


二、青藏铁路对环境的影响及旅游业发展战略

 

  1.青藏铁路建成对生态环境的冲击



      交通条件的改善势必增加更多的人流、扩大对自然的干扰范围,加之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不良的环境影响可能具有很明显的放大作用。尽管建设中尽了很大力量防止与减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可以预见旅游发展将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


(1)污染物的排放增加;
(2)污染排放点扩散,如饮料瓶、易拉罐、塑料等白色污染物;
(3)废气噪声加剧,对野生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
(4)规划管理不当,造成开发性破坏和视觉污染;
(5)异域动植物与病虫害的带入,对当地生态平衡的威胁增加;


       2.发展“完全生态旅游”

 
       1) 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① 国家划定青藏两地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和级别,凸显了其在自然生态保护的特别重要性。


      截至2004年底,西藏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8个,其中,国家级7个、自治区级8个、地市县级23个,保护区总面积40.8万平方公里,占西藏国土面积的34.1%,居全国之首。青海有国家级5个,省级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8.6% ,位于全国第二位。


      青海与西藏两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全国保护区总面积的41.5%,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的64.6%。


      ② 有利于消除区域差别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生活在青藏带的少数民族牧民的生活水平总体较低,发展牧场观光等生态旅游产品,有利于增加当地牧民收入,发挥旅游扶贫功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③ 真正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既能扩大环境保护的资金来源、强化各方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又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地区经济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④ 发展生态旅游的具有难得的优势与机遇


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经济的发展必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生态旅游就是两者最佳的结合点,也是促进民族交流、民族友谊的强大纽带和绿色通道。


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受人类干扰最少的地方之一,发展“完全生态旅游”的具备客观条件。


   青藏高原的水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自然能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生态型、循环经济型社会。青藏高原有效风速全年累计时数一般在5000小时以上,有效风能密度一般在150瓦/米2,在我国属风能资源丰富地区。离太阳最近的“地球第三极”, 太阳辐射量是全国最高,据测算,青藏高原太阳能年均辐射总量每平方米达6千至8千兆焦,年日照时数长达3400小时,冬天是别的地区的一倍,夏天比别的地区高出30-50%。(见附录3、附录6、附录7 )。


3.生态旅游基本准则

 

<<12>>

创行合一机构

旅游规划设计中心: www.cxhyplan.com

休闲农业创意中心: www.cxhyplan.net

咨询热线: 400-0802-918

咨询QQ: 805675203

 

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一站式旅游策划规划设计院,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乡村旅游规划案例,拥有甲级旅游规划资质。"十年磨一剑"经历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