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主站

休闲农业中心

江西分院

频道背景图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情满乌拉山璞石化碧玉——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记

作者:汤俊  来源: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  日期:2012-4-11 

      2005年10月晨起乌拉山 ,同绘发展蓝图
      一伙好事之徒,拂晓夜奔,扰乱乌拉山晨修,融入这无边的壮阔的内蒙古高原美景中。
 


     在黎明与黑夜的搏斗中,一线曙光出现在天际。光明近在咫尺之间,万籁寂静就等太阳的晨训。脚踏无边的云彩,此时才体会到等待原来也是无比惬意的事,内心反而更期待曙光的晚现,好让我们多阅读这朔北的风情。


     此行的目的当然没有如此诗情画意,我们这伙“好事之徒”是应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山林场之邀来编制《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详细规划》。

(一)游山玩水只为积淀
 
     回到那美妙的时刻,一番等待,终于见到了光明的力量。阳光很柔和,远处的太阳神像一个烧红的火球在云海中翻腾,久久不肯升起。我们的老顽童郭教授有点性急,想要用意念的力量托起乌拉的太阳。还真神在郭教授托举之下乌拉山顿时霞光万丈,耀眼的阳光辉煌着蒙古高原。


(1)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现状
      我们考察始发点是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紧靠110国道位于白音花镇的消防通道入口,镇上就坐落着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是1992年由原林业部批复的45处首批国家森林公园之一,森林公园内有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较大的水源涵养林,总面积175.4万亩。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由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山林场管理,公园与林场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其优越的区位和景观条件,在旅游市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而与此同时,国家加大了对林业资源保护的力度,特别是在生态环境脆弱的“三北”地区,乌拉山林场的森林经济效益降低,收入减少,职工工资不断提高,林场负担越来越重。乌拉山林场急需调整经济结构,寻找林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下,乌拉山林场决心依靠其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和品牌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从单一的营林生产转向森林旅游。


      但是作为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从事营林生产的林场的管理层们面对对于他们来说十分新鲜的旅游行业时无从下手。为了培育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充分地整合资源打造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合理地设计林场的旅游发展战略和措施,实现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可持续、高增长的发展必要的规划势在必行。


     其实乌拉山林场遇到的问题在我国是普遍状态,我国的森林公园制度类似于国外的国家公园,但森林公园的景观主体是森林植被,多为自然状态和半自然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常常拥有比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由地方政府划出,给予特别的保护和管理,并主要用于开发以教育、文化和娱乐为目的的旅游活动。目前我国主要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三个体系,这三个体系在建立、审批和管理上都有各自的特点,但都在“国家自然保护区系统”的概念下,三者之间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


     但是我国国家森林公园的理论与实践领域的研究尚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深入的案例分析,很多研究仍停留在概念与原则的探讨与简单应用上,对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评价、规划设计、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建设管理等重要环节,其原理与方法大多尚沿用传统林业和旅游开发建设思路,而没有建立反映国家森林公园特点的理论体系,表现在森林公园特色突出不够,旅游产品单调、文化底蕴不足、社区居民利益考虑不多,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缺乏可操作性等方面。理论基础方面应在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休闲经济学和森林美学等学科有所突破。

(2)森林旅游的发展渊源
      森林公园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森林公园中的“公园”为一专有名词,来源于国外的“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自1872年美国建立“黄石国家公园”后,“国家公园”一词就在全世界许多国家使用,尽管各自的确切含义不尽相同,但都以自然生态系统保育与可持续利用为前提,都是某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理念在欧美早已深入人心,随着亚太经济的发展,这一时尚在东方大地再次升温,走进森林、休闲旅游正成为人们追求的新时尚。以森林旅游为主体的生态旅游,正以迅速崛起的姿态,越来越代表着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从而受到亚洲各国的高度重视。


      在成熟的欧美市场,美国92%以上的林地都普遍开展了户外游憩,每年森林旅游的人数超过3亿人次,年消费高达3000亿美元;美国人在节假日特别喜欢到森林中去徒步旅行,或开着房车到森林深处的山坡、河流旁野营,正式登记注册的森林度假村有4000多座,美国国家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公众的健身房、疗养院、娱乐场、钓鱼场、旅游点和科研基地。
 

    
     据美国社会经济学家计算,保护森林所提供的经济价值相当于商业性砍伐这些森林的38倍,仅森林狩猎服务行业平均每年就可提供290万个工作岗位,凡是与森林有关的工作,收入都比较丰厚,地位比较高尚,因为他们是在保护森林,保护生态,保护美国公民赖以生存的纯净空气。德国提出了“森林向全民开放”的口号,全国60多处森林公园的旅游年收入达80亿美元;英国每年森林旅游人数在1亿人次以上。


     有关专家预测,在21世纪最初的20年里,森林旅游人数将以两位数百分比增长,全球旅游人数中的一半以上要走进森林,倾向于森林旅游活动。


(3)强悍的吉普车手带你领略乌拉山的价值
      在白音花镇上我们一行被劝说换上一辆森林公安的越野吉普,看着豪华的雅阁座驾别换心中多有不舍,也纳罕此举的必要。车拐下110国道,驶入一条土路车子一路风驰电掣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进山口,颜色和周围的土壤并无多大区别,只是地势在明显提升。吉普车身后扬着飞天的尘土一个急转弯就冲入山口,两边山石裸露,山体嶙峋,破碎的岩壁像中过如来神掌般支离破碎。路边不时点缀几棵半死不活的酸枣树,要不是远处山崖上几丛挣扎的胡枝子显露一点绿色还真不知这是个活物。

      路途遍布凹凸石块、超长距离的搓板路、碎石路,无尽的土丘、垄岗在我们前面后面。路变得越来越陡峭,车子刚过一休溪,仙浴峰扑面而来,山势立刻显得逼仄不堪,此时人胸闷气慌,如千斤巨石重压般。车在看似随时可能的脱落的巨大岩壁下行驶,你的心不由的收紧。

 

      山路的越野征途此时才正式拉开序幕,此时老顽童郭教授开始说话了,戏称这乌拉山的消防便道为“三跳路”,车在路上跳,人在车里跳,心在肚里跳。车过罗汉坡,开车的蒙族司机一声令下要我们抓好把手,慌乱中没有可抓之物的笔者我连忙抱住同行的汤俊规划师。司机一个推挡,吉普在油门的轰击下冲上罗汉坡,车过坡顶就如过山车到顶之后开始自由落体,在一片惊叫声中落地下冲。此时人真有穿越生死,往返阴阳两界的感觉。现在想想假如开着我们的那辆豪华日系雅阁会有怎样的下场。


      车过罗汉坡,在接近玉壶峰的地方停下稍事休整。在搓衣板上颠簸了近半小时的我们终于可以舒展一下筋骨。老当益壮的郭教授一刻也停不下来,靠着山石就给随行的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的副局长讲起乌拉山地理成因:乌拉山以乌拉山山前大断裂为界、南边以第四纪沉积为主的河套平原相接,在地质构造上总体为“复式背斜褶皱”,其中形成四个较大的背斜和向斜相间。峡谷发育良好,所以才会有如此好的地文奇观。


     当郭教授讲得意犹未尽之时,顺着路边的山崖一只山羊蹒跚而下,在离我们二十米处的一块山石上停下来,并跪卧在山石上,那神情仿佛在向我们说 :“你敢上来吗?哈哈,胆小鬼!” 车继续在盘桓的山中行驶,越接近山顶山色愈发的苍翠,绿色也渐渐的增多,山路十八弯。我想在山顶处才能体会到,乌拉山的顶部是在众多山峰之间形成的平地组成,路随山峰旋转不停,路两边山峰林立、谷峰交错。

(4)行进在乌拉山峰
      车终于完成了他的使命,在山顶的大草甸处把我们一行“赶下”, 这么多年,跑了很多地方,太多的风景让我们产生了审美疲劳,一般的景色不大能入眼。但下车后眼前的景致还是让我们内心震撼。远处的苍松翠柏、金杨白桦色相丰富;近处草长莺飞;灌木相间期间。
    

     脚下金菊、白芍、黄刺玫、越桔、稠李…漫山遍野知名不知名的花儿开得如此灿烂。乔、灌、花草构筑起了乌拉山立体的生物景观群。


      沿着草甸上的路往山涧里走,所谓的路也只是草甸上的两条压痕,草依旧顽强的生长着这也验证了鲁迅的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成了路”,草甸的尽头是个十字路口继续往前去往主峰大桦背,因为天色尚早,我们决定向右拐,沿着从主峰流下来的溪水去探索另一条进山的道。路两边是潺潺流淌的清泉水,蜿蜒于峰脚,时隐时现:时而是石臼里静谧无声的一汪清澈池水,时而是白桦林下欢快跳跃的一条明净小溪,时而又化身成飞流直下的一帘幽瀑。变幻的水域风光,仿佛是乌拉山会说话的眼睛。

 

      溪水两边的山坡上是数万亩山杏林。路不时被巨大的山石挡住,人就在上下攀爬中时有时无。天色已近黄昏,倦鸟归林,顺着鸟儿回飞的身影,我们看见很多枯落的白桦树上搭着鸟窝,枯藤、老树、昏鸦,初秋的乌拉山已经给人带来了这寂寞的冬景。只有树上跳跃,欢叫的鸟儿给这条人迹罕至的山路增添了几许活力。


      走到半山腰,天色越发的昏暗,为了保证安全,我们开始往回赶,终于在新闻联播开播的点见到了灯火,这是林场设在山上的护林站,两排瓦房收拾的很利落,灶台上飘来阵阵羊肉的香气,我是个南方人肠胃难以忍受这羊肉炖土豆伺候,但此时也垂涎欲滴。站在屋外等着这丰盛的晚餐,明镜般的天空缀着点点繁星,皓月当空,清风拂面引人无限遐思。一顿暴殄之后,劳累造成的疲劳立刻涌上颜容,快速洗漱吃后,我们一行早早的钻入被窝入睡。山中风月正好,但此时不关风月,我们在梦境中享受着乌拉山的醉人夜。


(5)链接乌拉山的早晨
      凌晨5点乌拉山的第一个梦就在越野吉普粗犷的马达声中醒来。做了多年的旅游规划早已适应这样的生活,规划看似游山玩水,其实背后的艰辛只有个中自我体味。


      一伙好事之徒,拂晓夜奔……
      我们的行程链接上了开头的一幕,老顽童郭教授在乌拉山的最高峰迎来了内蒙的早晨,在晨曦的微寒中我们一行有了惊奇的发现:我们所处的位置居然是个废弃的雷达站。“你知雷达有什么神奇的经历吗?”陪同的林场副所长开始侃侃而谈:“这可是改写了共和国进程的雷达,九一三事件林彪阴谋败露后仓皇出逃,其乘坐的三叉戟飞机就是在离开国境前被乌拉山雷达站首先发现并上报中央,迫使林彪慌乱中改变航线,最终摔死在温都汗。”

 

     只见偌大的平台,当年的功勋雷达现在已残破不堪,平台下是两个水泥大棚里面是早已剩外壳的雷达信号处理设备。大棚外是一辆只剩骨架的装甲车。林副所长跳上装甲车对着在上面用手转雷达的郭教授说:“老郭,当年要不是这辆专家车,我的命差点就丢在这里。”原来由于乌拉山一直没有修路,在修通消防道之前,驻守雷达站的解放军官兵就是用这辆坦克开山劈路运送补给,当年有此所长巡山、生病被困在山上,要不是驻军派出这辆装甲车,估计所长就要捐躯于此。
 
      绕过雷达平台,面前就是当年雷达官兵的营房。两排营房沿山势上下布置中间用廊房连接,营房上的一块平地是当年官兵出操锻炼的地方——篮球场。看着只剩栏架的球场你就知道此处早已人去楼空,所长说当年最鼎盛的时候山上驻军有一个营,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进步雷达站已没有存在的必要,部队离开这里有十多年了。走入营房当年火红岁月的痕迹依然存在,戍边诗、作训条令见证了最可爱的人在这里挥洒的青春,踩着残砖碎瓦耳边报告、稍息、立正的军令声不绝于耳。感谢这些军事遗存让我的久违的激情再次在胸中燃烧。


      走出营房眼前有座山峰,山上如石头阵这就是乌拉山的最高处,爬上山巅俯瞰脚下的山脊,残存的赵国长城遗迹混迹在乱石中,遥想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亲自带军驻守边关,点兵的豪情令人肃然起敬;这里是俯视“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土默川平原的至高之巅,汉人心中的塞上风光就在脚下;这里曾经唱出振奋军心的歌曲,阻隔了抢夺杀戮;这里也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人间”的感怀之地……当走上和亲之路时,汉族文化被带到了这里,匈汉两族化干戈为玉帛,“昭君出塞”越过了巍峨阴山,也越过了南北文化的阻隔。


      乌拉山,随着阴山在历史中的跌宕,它的灵与魂被注入了无数文化的主题与形式,也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文化脉络,构建了一个有着生动灵魂的乌拉山形象。


     “乌拉”为蒙语,译为汉语是“山”之意。一座被蒙古族人直接称为“乌拉”的大山,是“山之山”、“山之神”最直观而简单的代表,也是蒙古族人对于“山”的崇拜与理解最好的诠释。


     乌拉山的“山之神”形象,释放出令所有人铭记的人文体验。
围炉夜话 ,共商旅游发展大计在山中转了三天实在惊叹于乌拉山景致的多层次和立体性:它集中体现在多姿多彩的石林、森林景观、峡谷风光、云海雪山、避暑胜地等资源载体上,他们将成为乌拉山旅游产品的核心元素、体验灵魂和宣传亮点。瑰丽的山水风光和优良的生态背景及极具潜力的军事文化和地方的民族文化资源使得我们此次规划之旅格外轻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旅游规划行业形式像广告行业重点是帮客户包装产品,找准渠道推销出去,但规划行业在碰到无明显资源优势的项目时是最见功底的时候,此时就要能慧眼识珠,在“鱼目”中挖掘真正的珍珠打磨装饰,所以旅游规划者是集旅游、地理、文化、规划等诸领域之大成者,是真正的博学善用者,遇到这样资源优越的项目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

 

     暮色在考察结束时再次笼罩山头,山上飘起雪花,车越往前天越发的冷,在山石上颠簸多日的吉普终于忍受不了此般的摧残罢工了。好在离护林站不远,我们一行继续下车步行去喊站里的人开车前来救援。好在车无大碍在我们到站后不久,吉普车喘着粗气就过来了。原来是因为天太冷导致润滑油冻住。
 
     由于明天不用赶行程,山上最后的晚餐格外丰盛,大家兴致很高,天太冷于是纷纷嚷嚷着要进行篝火晚会,于是找了个空旷的水泥房子,开始了我们的围炉夜话。


      两碗高粱谷烧下肚,我们的老顽童郭教授在酒劲的鼓舞下谈起了此行的所得:乌拉山的旅游之所以没有推出来,关键是没有鲜明的旅游形象。而没有形象缺的并不是资源,而是无旅游开发经验,没有把好的资源转化为产品。所以乌拉山的旅游先是树立形象入手,而树立形象建立在对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背景、文化内涵、以及市场取向所进行的深入分析之上——即对乌拉山的“地脉”、“文脉”、“人脉”的解析。


     有着丰富的资源蕴藏、特殊的文化承载、优越的地理区位以及时空所赋予它的个性,耸立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亘古不变的乌拉山,散发出谜一般的魅力。


       地脉——体魄,作为阴山的支脉,乌拉山横贯巴彦淖尔盟东南部,西起西山嘴,东至昆都仑河,巍然屹立在黄河北岸。而巍巍阴山,是整个内蒙古高原最北端的屏障,也是古代北方少数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族生活领域的天然分割线。


     乌拉山主峰“大桦背”是阴山山脉的最高峰,站在海拔2322m的山顶,放眼眺望,南北地形截然相异。山南,明显的断层崖俯临黄河,山势陡峭而巍峨,山脚下往南漫漫延伸到黄河岸边的是一望无际的土默川平原;山北,缓缓起伏的乌拉特高平原一直北到国界,山中奇峰耸立、深沟巨壑、千回百转。


      每逢风调雨顺的夏秋季节,土默川平原上金色的麦浪滚滚,一片成熟与丰收的魅力景象;而乌拉特草原上碧草如茵,百花争妍,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骏马奔驰。

      文脉——灵与魂: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名篇《出塞》中曾有这样的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阴山在千百年的历史中,历来承担着隔断南北、护佑中原的重要作用,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而言,阴山也是连接北方游牧文化与南方农耕文化的重要纽带。乌拉山,传承着阴山的灵魂脉络,见证着历史长河中的一天天、一幕幕。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东魏名将斛律金唱出的这首北朝民歌,多少年来,塑造了土默川平原在汉人心中的塞上风光画卷,也描绘出置身阴山所能体验的广袤与开阔。当初为振奋军心而唱出的这首歌,撩起了从未体验过内蒙古高原游人的想象与向往。夜宿乌拉山,青黑色的天空如穹庐,而满天灿烂的星辰近在咫尺,“天苍苍,野茫茫”让每个人体悟自己心灵深处的向往,让每个人聆听荒凉自然的呐喊。


      如果诗歌只是文化在语言上的传承,那么散落在阴山四处的千余幅“阴山岩画”,则是一部实实在在记载游牧民族生存史的文化典籍。茹毛饮血、围猎征战时的震天呐喊就在耳边,宗教祭祀时繁复凝重的神秘场景就在眼前,羌族、匈奴、鲜卑、党项、柔然、女真、蒙古人一路走来,在乌拉山的岩壁上刻画下他们的每一步,也刻画出这些陌生的游牧民族不同于汉文化的独立灵魂。


     乌拉山,随着阴山在历史中的跌宕,它的灵与魂被注入了无数文化的主题与形式,也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文化脉络,构建了一个有着生动灵魂的乌拉山形象。


      人脉——焦点:内蒙古自治区现有国家森林公园14个,但多数国家森林公园集中在东部的兴安岭及其周边的呼伦贝尔和赤峰地区,中、西部的国家森林公园则相对较少。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作为呼-包-鄂黄金三角区内的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不仅仅对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内蒙中部乃至周边更大区域旅游市场上一个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而乌拉山南靠110国道和包兰铁路,近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西接塞上明珠乌梁素海,北傍乌拉特草原,东与包头市毗连;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旅游市场自身所具备对生态.绿色旅游的巨大潜在需求,造就了乌拉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作为“焦点”的人脉动力。


      郭教授的话音刚落,项目负责人汤俊首席规划师接过话题说到:“所以乌拉山的旅游形象要以三脉来构筑乌拉山意境,以整体高级的形象推向市场。”


      乌拉山意境:“乌拉”为蒙语,译为汉语是“山”之意。一座被蒙古族人直接称为“乌拉”的大山,是“山之山”、“山之神”最直观而简单的代表,也是蒙古族人对于“山”的崇拜与理解最好的诠释。


     乌拉山上的敖包,既是蒙古族对山崇拜的表现,也是乌拉山精神的集中体现。当四面八方的蒙古族人在祭拜日子来临时汇聚在乌拉山,神圣的仪式开始,虔诚的心灵呈现,玛尼杆上飘荡的六字箴言经幡,敖包上层层叠叠摆放的牛羊头。

 

     敖包的祭拜是对祖先来自于大山的怀念,是对先人敬畏大自然的认识,是对人与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解,让“乌拉山精神”更真实,更动人。乌拉山的“山之神”形象,释放出令所有人铭记的人生体验。乌拉山的山之神形象配合乌拉山景观中的巨石、深林就可以推出“塞上石苑,河套森林”的形象定位。乌拉山的苍松翠柏、山泉潺潺及崖壁上磨刻的古朴岩画和山脊残存的长城遗迹带来的自然人文感受形成的秘境乌拉,三者配合推出一个完整的乌拉山形象。

      头脑风暴,蓝图出现
      篝火晚会就在这样浓厚的讨论氛围中进行,当最后的余烬被熄灭,乌拉山的总体布局结构就在这马奶酒的香气中出炉。“一心两带六区”构成的旅游系统将由大桦背旅游中心区和奇峰异石旅游和溪流生态旅游两个走廊形成。


      旅游资源集中的大桦背旅游中心区公园将由狩猎场旅游区、军事遗址旅游区、滑雪场旅游区、森林生态旅游区、宗教民俗旅游区五个旅游分区组成,形成游览与服务的双中心复合的区域布局。


      奇峰异石旅游走廊经森林公园的主入口,以景区内主交通轴线来组织发展观光旅游将廊括公园入口旅游区,在15公里长的走廊里石海中的一簇簇怪石,或动物,或人型,或森林,或冰川,天地造化、鬼斧神工,任游客展开想象的翅膀。


      溪流生态旅游走廊以溪流为交通轴线来组织发展生态旅,为森林公园的次入 口,沿途以原始景观的保护为主。这个由林场核心保护区一直延伸到110国道旁全长约30公里的走廊将以生态旅游在国内引领旅游的时尚。吉普车的马达再次发动,护送着留恋的考察团一行下山。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如画廊般把那熟悉的风景再次回放,不舍的我们向这大山发出了我们的心声——再会乌拉。

 

创行合一机构

旅游规划设计中心: www.cxhyplan.com

休闲农业创意中心: www.cxhyplan.net

咨询热线: 400-0802-918

咨询QQ: 805675203

 

上一篇:洛阳的城市肌理 下一篇:闹腾的凤凰
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一站式旅游策划规划设计院,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乡村旅游规划案例,拥有甲级旅游规划资质。"十年磨一剑"经历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