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主站

休闲农业中心

江西分院

研究频道背景图
研究
Research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研究 >行业热点

休闲农业,还需迈过几道“坎”?

作者:  来源:皖西日报  日期:2014/9/17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们对闲适与宁静生活体验的向往自古便有,而休闲农业作为集生产、观光、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正好适应了人们的需求。近年来,六安市休闲农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势头,成为六安市农业发展的新业态。然而,在肯定一个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找找它的软肋,以深入思考产业继续前进的战略。今日本报特别推出专题,探讨六安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今后出路。

 

  金秋九月,裕安区鲍湾村裕虎农业生态家庭农场内,“农场主”邵国虎一家可忙坏了,他们家的农场种植了80亩黄桃、100亩葡萄,引进了早、中、晚三大类优质葡萄品种,有夏黑、醉金香、美国红提等10多个品种。

 

  走进葡萄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白色的大棚,一排排、一行行葡萄果苗伫立在小道两侧,亭亭玉立,一串串、一颗颗殷实葡萄悬挂在葡萄藤下,晶莹透彻。“七、八月是盛果期,也是采摘最理想的好时节,但我们的葡萄采摘期可延长到十月份。”邵国虎告诉记者,自己是霍邱人,但多年前就在浙江从事水果交易,这两年就看准了休闲农业,经过多次考察,决定在新安镇流转一片土地来做农场,刚刚开园不久就有了收获,邵国虎一家信心满满。

 

  产业兴起:农业吹拂“休闲风”

 

  如今,在六安市城郊和周边县区,一家家生态农业观光园、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跑到乡村去观光、休闲、采摘的市民络绎不绝。由于城里人对亲近自然的向往,不少农民开始转型,将传统农业“变身”生态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不断向纵深发展。据农业部门调查统计,截至目前,全市拥有产业园区总数912个,规模以上的园区39个,现代农业科技园22个,休闲农庄42个,农业观光采摘园31个,专业村9个,农家乐759家,拥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全市有80多个乡镇和近200个美好乡村示范中心村发展了休闲农业和特色旅游。去年全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接待量212.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2.7%,销售收入9.89亿元,年利润3.05亿元。农民从中获得收入占农业总收入比重的7.5%。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六安市的休闲农业在不断成长壮大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

 

  一是借助城市近郊区位优势,流转规模连片的土地,形成观光农业产业带,供市民节假日游玩和消费。以裕安区城南镇为例,通过引导鼓励在外事业有成者和当地专业大户投资农业项目,着力打造以园林观光、水果采摘、农家体验为主的城郊休闲观光基地。“宁陈花卉”、“憧憬花卉”两家休闲企业扩建果蔬种植基地480亩和200亩,“给力”葡萄采摘园引进金玫瑰、醉金香、大地红等葡萄品种,通过游客直销和超市直供,实现亩收入2万元以上。

 

  二是利用我市高山、湖泊、平原、水库、河流等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以独特的自然美景、优美整洁的环境、良好的生态条件为基础,通过旅游规划建设,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发展模式。近日,秋高气爽、硕果丰收,在舒城县龙河口水库三江码头、霍邱县临淮岗水利枢纽工程和盛田园度假村、霍山县堆谷山心愿农家乐、裕安区西海生态度假村等,游人既可观赏秀丽风景,也可置身田园体验劳作,亲自采摘,品尝瓜果,充分感受农民的辛勤和快乐。

 

  在开展休闲农业的同时,六安市的“后备箱经济”也逐步开发出来。利用当地的资源和自身原有的产业相结合,开发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休闲旅游产品。霍邱县龙潭镇聚龙庄园、潘集镇皖湖农业旅游生态园、临淮岗乡淮河风情园、马店镇泉水农家山庄和龙马山庄、红土地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多处特色农业观光园和采摘园,主推草莓、葡萄、冬枣、柳编、杭白菊等特色农产品。君湖生态农业休闲度假村依托瓦埠湖和瓦埠古镇,开发了“君湖四宝”,将瓦埠湖出产的“银鱼、瓦虾、毛鱼、鲦鱼”精致打理、包装销售,成为人们在游玩之余喜爱带回家的产品。金寨生态园在山川腹地、丛林茂密地区打理开发绿色生态产品,通过茶园旅游观光、板栗炒制品尝、春笋挖掘采摘等休闲体验活动,有力地集聚人气,提升层次。

 

  发展“软肋”:形式单一,特色不够明显

 

  随着六安市休闲农业的发展,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产业园里只有采摘,连吃饭的地方都不好找。”“模式单一,玩来玩去,不外乎钓钓鱼、打打牌、吃吃农家菜。”“我觉得服务不到位、饮食安全难以保障。”这些是现在很多游客乡村归来的感受,也成为很多乡村发展难以越过的一道“坎”。

 

  据了解,当前六安市大多数地方休闲农业仅局限于“农家乐”形式,以吃农家饭、打牌、喝茶为主,经营特色不明显,农家乡土风味不够浓,与风土人情结合不紧密,对乡村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延伸产品开发严重不足。与此同时,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大都为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农民,对休闲农业缺乏管理经验,整体素质偏低。特色不突出、经营人才匮乏,成为六安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一大“软肋”。同时,乡村的道路、饮水、公共厕所、垃圾处理、通讯设施、住宿等也成为制约休闲农业发展的因素。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由于休闲农业多是依托当地的特色产业和景观而发展起来的,季节性很强,所以这些为游客服务的经营场所普遍存在“冷热不均”的问题:中午热闹,晚上冷清;春夏热闹,冬季冷清。尤其是农家乐,过了10月份就很少有人光顾,导致一些农家乐和园区陷入夏天赚钱、冬天赔钱的尴尬境地。

 

  “制约休闲农业发展的原因,还有政策和资金支持不足。”市农委有关人士指出,虽然六安市一些县区已经制定出台扶持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和办法,但仍然存在政府投入不足,发展无规划等问题,处于自发式、无序化发展状态。

 

  专家支招:立足特色,实现产业互动

 

  北京农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所长、教授史亚军近日来我市参加绿色论坛发言时说,六安是一个城市发展有活力、消费有需求、面积广阔的新兴城市,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绿色发展必须要有所不同、有所突破。首先,要更新六安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理念,要以都市生态农业统筹城乡发展,呼应绿色发展。推动农业跨界发展,加速农业产业的换代升级,更新生产理念、转变生产方式,要立足生产、支撑城市、富裕农民,要快乐别人和幸福自己。其次,六安农业要以不同产业之间进行交叉和融合,主要包括农工结合、三产结合、与文化结合以及和养老等产业的互动,要大力发展科技型农业、文化型农业以及服务型农业、教育型农业、养生型农业、娱乐农业和景观农业等。

 

  史亚军认为,未来的都市农业将是城市周边的农业公园化、远郊山区农业景观化,总体要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企业化。而对于六安来说,要立足自然文化资源、依托区位市场优势、链接城市发展,以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文化为内涵、以高新科技为支撑,拓展农业的功能性、构建现代农业与休闲农业并举、城市与农村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服务性的产业。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张栋认为六安可以在发展旅游业和发展休闲农业上相融合,以游客消费为龙头不断延伸的,与一、二、三产业紧密融合的产业链条,比如说“后备箱”工程,让自驾游的游客车辆后备箱装满六安的特产,带动六安的旅游市场发展,把无形的变成有形的,把有形的特色化,把特色产业品牌化,有一大批品牌好、口碑好、服务于旅游业的企业,如旅行社、餐饮、娱乐、交通、住宿等企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会副部长、知名教授张永生来六安市授课时,针对六安市发展也认为六安在发展休闲农业上更具优势。他认为六安独特的环境优势适宜打造高品质的农业产业,可以在原生态的生活品质上注入现代元素,结合旅游产品的开发、民间工艺的拓展,不久的将来,产生一种适宜休闲、度假、养生的绿色智慧乡村社区。

创行合一机构

旅游规划设计中心: www.cxhyplan.com

休闲农业创意中心: www.cxhyplan.net

咨询热线: 400-0802-918

咨询QQ: 805675203

 

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一站式旅游策划规划设计院,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乡村旅游规划案例,拥有甲级旅游规划资质。"十年磨一剑"经历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