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景区主导转向城市主导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旅游在初步形成阶段的基本事实和普遍现象就是以景区为主导。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计划经济旧体制下的旅游资源垄断格局,比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垄断经营;二是开发区建设模式向旅游投资领域的扩展,比如国家旅游度假区、文化旅游主题园区,以及以旅游名义开发的"旅游房地产";三是观光旅游人潮对市场短期行为的刺激。
  "景区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自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和现实的积极意义,但通过研究分析世界上各主要旅游国共同的基本旅游发展模式来看,似乎很难找到"景区主导型"的踪影。不仅如此,随着我国国民旅游消费的不断成熟和国际化旅游水平不断提高,同样是作为一种历史的进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迅 猛发展,我国近些年来的旅游模式基本面,正在逐步从"景区主导型"向"城市主导型"悄然转变。北京以奥运促进城市旅游,上海以世博会发展都市旅游,这些都是一种"城市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的进步象征。当前中国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面临着必然的转型,决定城市发展的动力因子也悄然转化。
  中国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面临着必然的转型,由外向型投资拉动模式向内向型消费拉动模式转型,决定城市发展的动力因子也悄然转化。区域需求决定城市价值,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区域城市间的竞争关系,已转化为互为依存、唇齿相依的联动发展关系,城市价值和地位取决于城市在区域经济 中的影响和作用,及周边城市对它的依存度;消费规模决定经济规模,在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时候,城市的经济规模不再取决于城市的生产能力,而在于城市能聚合多大的市场需求,创造多大的消费市场;要素流通决定城市能量,城市的辐射能量主要体现于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物流等经济要素的流动速度和流动量;特色功能决定区域关系,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下,城市功能开始分化,形成了各具特色、层次分明的区域中心、 区域副中心、专业功能的城市体系,一个城市的区位、环境、资源、人文与产业方面的个性,决定了她独特的城市功能,这又更进一步决定了她在区域经济关系中扮演的角色。而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也正在发生意义深远的
改变,区域中心城市作为生产中心、信息中心、集散中心、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创新中心的六大功能,随着经济发展和后工业时代到来,生产功能正在弱化,生产基地出现扩散和外移的趋势,而以服务消费为特征的信息中心、集散中心、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创新中心功能却亟待强化。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是最能反映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措施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是最能反映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措施,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城市打造旅游目的地,围绕休闲 旅游塑造城市形象,形成特色品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当前经济发展大流的。
  据统计,我们国家有直辖市4个、副省级(含计划单列市)15个,282个地级城市,314个县级城市(截至2009年底),以及相当数量具备城市规模的 中心县城,随着中国经济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城市还有极大的增长空间。上海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不仅是生产中心,更是生活中心,故而,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将是未来中国城市转型的重点。
  现代旅游业既是现代化的产物,又是城市化的产物。
  现代城市,既是现代旅游发展的集散中心和客源地,又是现代旅游发展的新兴元素和目的地。增强城市旅游功能,构建城市旅游目的地品牌,既是完善城市综合功能的必要,又是放大旅游综合效应的必需。事实证明,伴随着现代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城市品牌形象日益突出,城市品牌竞争日趋激烈。大连的浪漫之都,杭州的休闲之都,香港的动感之都,都为经营城市营销旅游提供了鲜活了样本。因此,所有城市都必须高度重视城市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构建。
  从现代化到后现代化,国际化延伸到全球化,时代的演变使城市本身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消费品和吸引物。以城市本身作为主要旅游吸引,供旅游者前往开展旅游活动的吸引物和相关旅游设施服务集中地的城市旅游目的地悄然兴起。城市旅游目的地时代应运而生。